当前位置:随州热线 > 健康 >

我国每分钟就有3人丧命心脏性猝死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3-26

  编者按

  猝死,一个令人生畏的词,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0~10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疾病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0%。近年来,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而其罪魁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暴饮暴食、吃得太油腻、经常喝饮料、长时间不喝水、抽烟等等,这些都是猝死的诱因。媒体、IT、医生、警察、明星、网络店主等一些高压力行业的从业者,也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而女性猝死患者中只有37%有冠心病病史,与女性猝死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运动、饮酒、抑郁或焦虑情绪、饮食及肥胖等。

  专家指出,既往认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是导致猝死的主要疾病,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和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疾病因素不可忽视,但不良生活习惯等猝死的诱发因素更应避免,只有及早树立健康生活理念,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斩断病源、远离死亡,让生命来日方长。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陈姝

  近日,新华社记者徐勇和35岁的台湾艺人高以翔相继因心梗和心源性猝死而突然离世,让人痛心,同时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其中有不少中青年人,他们年富力强,平时看起来似乎挺健康,但依然被死神步步紧逼……

  专家指出,疾病年轻化的罪魁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年轻人经常熬夜、暴饮暴食、吃得太油腻、经常喝饮料、长时间不喝水、抽烟等等,这些都是猝死的诱因。

  日前,多名心血管病专家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斩断病源、远离死亡的最好办法,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近50~100万人,猝死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谋”

  猝死,就是突然死亡的意思。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这样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建伟说,这个“短时间”,就是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一般是6个小时。运动性猝死界定为: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

  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学特色中心心内科主治医师韦光胜看来,这个定义的内涵就是“因病突然死亡”。也就是说患者自身存在疾病,但很多人并不自知或被忽视。另外猝死是突然发生的,其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没有人认为这个人将要死亡,但死亡偏偏就降临了。

  韦光胜说,猝死的发病率很高,高发年龄为40~60岁。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是全世界发生心源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就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与猝死相比。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0~10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疾病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0%。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学特色中心副主任医师田建伟介绍,在心源性猝死病例中,80%为冠心病,占全部猝死的60%,其次为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即刻死亡的几乎都是心源性死亡;1小时内的猝死80%~90%为心源性死亡;24小时内的猝死者心源性占60%,其次为脑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不健康,9类人群行走在猝死边缘

  张建伟说,有一些行业的从业者平时工作压力大,他们是行走在疾病边缘的人,因此健康状况不可忽视。

  1.新闻媒体、IT行业从业者。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发起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中,媒体进入透支行业的第4位,生活跟着新闻转,不少新闻记者经常加班加点,日夜奔波。IT从业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节奏快的高压状态,这就导致机体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会造成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这类人群中还有人会通过抽烟来缓解工作上的压力,而吸烟容易导致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猝死的发生。

  2.年轻的医生。年轻医生是医生金字塔人群中的底层部分,他们白天夜班连轴转、门诊一坐大半天、手术连台转、还有科研任务,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精神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常有报道年轻医生英年早逝。

  3.网络店主。网络店主处于高度紧张忙碌的状态,既要找货源、做图片宣传,还要不停地和客人沟通、退换货、受理各种投诉,无形中成了不良情绪的宣泄对象。熬夜加班是很多网店老板的家常便饭,长期的熬夜和精神高度紧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人民警察。公安部一项调查显示,治安警察每日平均工作12小时,很多民警最大心愿是想“睡觉”。无论大神探还是小片警,都是工作忙、压力大,甚至只能靠抽烟提神醒脑。

  5.一线工人。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十大健康透支行业名单”中,制造业高居榜首。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呆板的机械化动作、经济压力等,使之成为健康的高危岗位。

  6.大学生。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饮食和运动方面现状堪忧,一半以上大学生没达到推荐的每日运动量,平时习惯熬夜上网、游戏,应付各种考试。

  7.演艺明星。有调查显示,人前光环的背后,约1/3的明星都在喊累。很多演艺人士要靠药物才能保证睡眠,纷纷感叹“每天都在工作”。

  8.力量型运动员。有研究称,在美国,每3天就有一名年轻运动员死于潜伏的心脏病。“更快、更高、更强”,超负荷的运动导致心肌缺血。

  9.白领。现在很多白领,特别是一些年轻人,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发生猝死的风险越来越大。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熬夜、久坐、抽烟、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焦虑、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这一系列因素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更是诱发猝死的重要因素。

  女性猝死者仅37%有冠心病病史,抑郁焦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诱因

  猝死有没有性别之分呢?张建伟介绍,据相关资料显示,女性猝死发生率是男性的30%,女性猝死的发生比男性晚10~20 年。冠心病被认为是引起猝死的最主要疾病,但女性猝死患者中有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及左心功能不全的比例都比男性低,女性猝死患者中只有37%有冠心病病史,而在男性猝死患者中冠心病的比例是56%。

  与女性猝死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运动、饮酒、抑郁或焦虑情绪、脂肪酸的种类、饮食及血清镁的含量以及肥胖。既往认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是导致猝死的主要疾病,但除此以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和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张建伟建议,女性是家庭的核心,关注女性健康,将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目前需要更多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来探索女性猝死的危险分层方法,从而更好地预防女性高危人群中猝死的发生。

  猝死有5大诱发因素,防范需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田建伟认为,猝死一般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促进,而内在疾病因素是猝死发生的根本因素,这些疾病常常潜伏进行,并不影响人们从事日常的工作、学习、劳动和社交等活动,因此常常被忽视。

  田建伟提醒,能够引起猝死发生的常见疾病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如肾上腺机能不全、宫外孕、羊水栓塞、胸腺淋巴体质等。

  但猝死还有一些公认的诱因,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努力去避免这些因素至关重要。

  诱因1.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生物钟紊乱,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提高,是引起猝死的关键诱因。

  诱因 2.高度紧张。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竞争压力增大,经常感到压抑、紧张、焦虑等,也会大大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管疾病的发生率。

  诱因3.吸烟酗酒。吸烟和饮酒也是诱发猝死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大量喝酒,酒精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脑血管的问题。而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女性来说,无论吸再少的烟,还是会增加其致命性心脏事件的风险。

  诱因4.肥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不管男女,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猝死概率比正常人高得多。肥胖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率高,如果在睡眠中呼吸暂停时间过长,例如说超过2分钟,就很可能会在睡眠中因缺氧而猝死。

  诱因5.剧烈运动。诸如马拉松比赛、足球比赛、爬山、重体力劳动等剧烈运动,也容易诱发有潜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猝死。

  倡导劳逸结合的健康生活,让生命来日方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杨进刚在一个健康教育演讲中提到,近两年医生猝死事件在增多,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他谈到,2017年,中国有一半医生每周工作在60个小时,他自己在12年前做住院医生时,每周工作至少72小时。正是这样高压力、高负荷的长期积累,在一点点透支着人体的健康。他将病人比喻为冲到沙滩上的鱼,医生是捡起鱼扔回大海的渔夫,那么冲上来的鱼越多,渔夫就越辛苦。心血管医生有责任告诉大家,只有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让更多的鱼冲到沙滩上。

  什么是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张建伟有着自己的理解。养成早睡早起习惯、不暴饮暴食、科学合理饮食、有健康向上的爱好(比如阅读、打太极拳等)、坚持运动(但要避免与自身体质不符的过分剧烈的运动)、摒弃恶习(最重要的就是戒烟)等行为,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通过上述做法多数情况下能有效防止和延缓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也就能大大减少猝死的发生。

  对于体育锻炼,田建伟说,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具有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和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合理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把握好运动的负荷,最大限度减少其对人体的伤害,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以及早期救治及复苏后治疗,均有助于降低猝死死亡率。

  需特别注意的是,大部分猝死患者没有明显的前兆,只是少数患者可能会有心慌、胸闷等表现。张建伟说,一旦出现眼前黑蒙、昏厥、短暂意识丧失等这些具有特征性的猝死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在医院外遇到猝死病人,应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同时让患者平卧,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肺复苏——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为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复苏操作中间不能停顿,要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这样患者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责任编辑 :支艳蓉)

相关新闻

热门新闻